第七十一章 防备
大唐建国,有李渊的十七开国元谋功臣,也有李世民的二十四凌烟阁功臣,难分高下,但吐蕃中兴,毫无疑问的第一功臣却是禄东赞。
自弃宗弄赞临危继位到现在,吐蕃的每一件大事,退敌苏毗、威逼尼婆罗、促唐和亲、平定后藏、兼并象雄等等,其中都有禄东赞的影子,甚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论及在吐蕃的声望和权势,居首的自然是弃宗弄赞,其次是禄东赞,再次才是弃宗弄赞的独子贡日贡赞。
贡日贡赞是吐蕃的克增,类比大唐的太子,未来的吐蕃赞普,但就是这样的人,在吐蕃国内却被禄东赞这个臣子牢牢地压在下面,他能乐意才是怪事。
贡日贡赞本就对禄东赞颇有些怨念,不过碍于禄东赞的功劳不便发难而已,如今他随使团前往大唐,得知了此事,又怎会再隐忍。
弃宗弄赞听了贡日贡赞的话,问道:“你这是何意?”
贡日贡赞回道:“就在唐皇当殿拒绝和亲的当日,便给军中下了旨意,擢拔钦陵为右龙武卫左郎将,右龙武卫位在北衙,钦陵如此年纪便居其中正五品要职,难道还不是重用吗?”
弃宗弄赞听了贡日贡赞的话,也是一惊,眉头有些微皱,望向了桑布扎的方向,在此前桑布扎给弃宗弄赞的回信中,桑布扎可不曾提到此事。
在弃宗弄赞看来,钦陵被李恪擢拔为右龙武卫郎将可不是小事,大唐数十万大军,最是精锐的是驻守长安的南北衙禁军,而禁军当中又以直属皇帝的北衙禁军最强,至于北衙四军中,则当属席君买统帅的右龙武卫最是善战。
右龙武卫,兵只六千,但却是自数十万大军中精挑细选而来,是为精锐中的精锐,汇集了大唐最善战那批人,是为天子亲军,钦陵能在右龙武卫中拜将,还是官职颇高的左郎将,可见有多受李恪的器重了。
这也难怪钦陵一去多年,却始终没有要回国的意思,只怕未必就是李恪不放人吧,毕竟在弃宗弄赞的眼中,钦陵也不过就是一个聪慧些的少年,李恪真正看中的应当是钦陵背后的禄东赞。
桑布扎看着弃宗弄赞望向自己,也知道弃宗弄赞的意思,忙解释道:“此事与和亲之事无关,故而臣不曾上禀。”
桑布扎知道此事的意义,桑布扎之所以瞒下了此事,其实也不是因为这个原因,而是也有自己的私心。
桑布扎和禄东赞乃是至交,相识多年,他知道此事一旦叫弃宗弄赞知道意味着什么,所以他刻意压下了此事,不曾在信中讲明,也是有回护禄东赞的意思。
桑布扎自然是对弃宗弄赞忠心耿耿,但此事一旦落到了弃宗弄赞的眼中,却不免有些重臣结党,合瞒君王的味道了,心中对禄东赞和桑布扎顿时多了些不满。
不过弃宗弄赞虽然对禄东赞多了些忌惮,但却也不便表露出来,因为禄东赞不比寻常臣子,他是吐蕃大族噶尔家的家主,又手握兵权,弃宗弄赞不敢轻易动他。
大唐正在吐蕃之东虎视眈眈,眼下正是用人之际,吐蕃不可内部失和,这些城府和忍耐弃宗弄赞还是有的。
弃宗弄赞打了个哈哈,对桑布扎道:“你说的是,李恪重用钦陵,这是钦陵自己的事情,与两国关系无关,更与大相无关,确实不便多言提及,免得伤了君臣之间的和气。”
弃宗弄赞的话说着客气,似乎对此事全不在乎,但方才弃宗弄赞初知此事时眼中的一丝愤怒和慌张已经彻底表明了他的立场。
这对珠联璧合,曾今合力开创吐蕃盛世的君臣已经有了嫌隙,再也回不到过去了。
――――――――――――――――
吐蕃这边,弃宗弄赞正在为钦陵在长安的所作所为担忧,而与此同时,钦陵自己在长安的日子也并不好过,也是身不由己。
右龙武卫左郎将,大唐天子亲军中的中高层将领,绝对是个前途无量的位置,将来若是外放,至少也是一个下州都督,但钦陵在这个位置上坐地却很是难受,因为钦陵这个郎将只是空挂着的,实际上并不统兵。
右龙武卫是大唐精锐,都是百战而来,而钦陵虽是李恪弟子,却不过是个年近弱冠的少年,军中将士如何能够服他,所以钦陵在这边也尴尬地很。
“陛下,臣请辞去右龙武卫左郎将之位,重回千牛备身,还望陛下恩准。”紫宸殿中,钦陵早早地来求见了李恪,却是为辞官而来。
钦陵的话似乎并不叫李恪觉着意外,李恪听着钦陵的话并不动怒,反倒看着钦陵,笑道:“右龙武卫是朕的心腹亲军,多少人想进右龙武卫而不可得,你却想退出,这可是有些不思进取了。”
李恪说的不错,右龙武卫是天下精锐,大唐将士,无不以能进右龙武卫为荣,但这只限于凭借自己的本事和资历进来的,而不是钦陵这种毫无功绩,空降进来的闲职,这份差事干地钦陵很是难受。
钦陵道:“臣自问才干功绩皆还不足入右龙武卫,更不足在右龙武卫为将,这军中府衙的位置臣每日如坐针毡,实在是一日都待不下去了。”
李恪给钦陵安排在右龙武卫的是一个闲差,虽挂着郎将之职,却并无实权,每日看着来往军中的士卒,有对他不屑的,议论的,甚至有嗤之以鼻的,以钦陵锐气正盛的年纪,待得住才是怪事。
钦陵的反应在李恪的意料之中,而这也正是李恪想要的结果。
李恪有些为难道:“这右龙武卫可不是随便进出的地方,就算是朕也不可胡来。这样子吧,朕倒是有个法子,可以解你眼下的困境,只是不知你愿不愿从命。”
李恪话既然这么说了,就是已经有了安排,从命与否哪里还能轮到钦陵自己选择,钦陵只是道:“陛下吩咐,臣自当从命。”
李恪道:“你在军略之上确有天份,朕也想用你为将,只不过眼下你的资历确实浅薄了些。眼下我唐军东征在即,你便随军东征去吧,到时立得功业,你再回禁军也名正言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