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五章打草谷
将金币藏在府库中,实际上对经济的发展并没有用处。库存的九十三万金币李察准备拿出大部分用来购买农奴。
一次性购买十万以上的农奴,这无疑是一笔庞大的生意,数量远远超出格兰特王国奴隶市场的供应。
格兰特王国有两大奴隶市场,一处在诺兰,奴隶的规模一年可以出售三万人。一处在黑河堡,市场规模小一些,一年大约可以出售万人。
因为奴隶市场规模限制,吉斯公爵,杜兰公爵还会在圣乔纳森城堡出售奴隶,一年也能出售两万人。
实际上格兰特王国南方的贵族一年能抓十几万奴隶,路上死亡的就超过一半,能销售出去的一年也就六七万。
最近十几年,有大约二十万奴隶被送到哈兰德领,李察支付的金币,已经超过百万资金。
自从威廉带兵南下后,哈兰德家族在南方地区有了重大影响力。依靠这层影响力,领地打通南下商业通道,这条通道不仅能够走私商品,同样可以走私人口。
这条商道上哈兰德领建立了十三座商站,这些商站处于不同的领地中,商站中囤积了很多商品,已经将哈兰德领触角延伸到不同的领地中。
通过这些商站,可以向附近的领主、商人购买大量物资,购买奴隶的成本也会下降不少,如果带着金币南下,算上沿途的损耗,平均下来购买一个人,大约耗费三金币,八枚银币。
因为奴隶市场容量不够,过了女神诞辰节后,李察决定亲自带兵南下,同吉斯公爵、杜兰公爵等南方大贵族谈判,用五十万金币购买一批农奴。
为了保护这笔巨资的安全,李察抽调第一大队,警卫大队,第二十八大队,第二魔兽骑兵大队总计六千正规军南下。
大军南下不仅可以保护李察的安全,返程时还能维持秩序,押运农奴。一次性迁徙十几万农奴,没有精兵保护可不行。
五十万金币,按照现在哈兰德领购买奴隶的成本,大约可以购买十三万契约奴。
今年哈兰德领富裕的粮食不够,养活多出来的十三万契约奴,李察还需要拿出十万金币购买五万吨粮食,总的花费接近六十万金币。
至于剩余的三十三万金币,则维持领地流动性。
过了女神诞辰节不久,二月份气温刚刚回暖,积雪已经开始消融。
第一大队,警卫大队,第二魔兽骑兵大队等精锐就翻过了雄鹰山脉,汇合了第二十八大队,向南方进军。
调兵南下之前,李察已经快马加鞭,向诺兰派遣了使者,说明了这次调兵南下的缘由。
进入了二月下旬,李察已经率军进入了吉斯公爵领。
为了打消吉斯公爵的怀疑,李察命令士兵在城外扎营,自己则带着少量随从进入了吉斯公爵的城堡。
南下之时,李察已经派出了信使,向南方重要的贵族,说明了原因。
吉斯公爵将李察迎入了城堡,安排好住宿后,马上举办了一次欢迎的晚宴。
酒足饭饱后,吉斯公爵开口说道:「去年战事不顺,我们领地只抓到了三万农奴,其中一万农奴已经出售,我手里的货物只剩下两万。看李察兄弟这次的胃口,我手中的货物恐怕远远不够。
这次老弟既然调兵南下,不如与我一起行动,南下德隆王国打草谷,只要打下几个城堡,你要的东西就全部有了。」
听了这话,李察立刻摇头道:「这次调兵南下是没有参战打算的,物资的准备还有些不足。我先与杜兰公爵,几个中央军团谈一谈,若是能凑足农奴,我们就没有参战的必要了。」
「若是南方贵族手中的农奴数量不够,李察兄弟总不能空手回去吧?」
李察
笑了笑答道:「要是这样,就要拜托吉斯老哥这个东道主了。」
宴会结束后,第二天李察交付了金币,从吉斯公爵手中购买了两万农奴。
接下来一段时间,李察不断地派出使者,向南方小贵族购买农奴。
南方的小贵族都兼职奴隶贩子,贩卖奴隶是吉斯、杜兰等公爵领重要的收入。
就连几个中央军团,进入南方地区时间不长,也干起了贩卖奴隶的买卖。
为了赚取这种带血的金币,吉斯、杜兰等大贵族每年都要组织人手去德隆王国打草谷。
小贵族实力不足,每一家出售的农奴数量很少,因为在奴隶产地的缘故,这里农奴售价很低,比诺兰市场便宜三分之一左右。
如果购买一个完整的四口之家,也仅仅需要十三四个金币左右。
从吉斯公爵手中购买了两万农奴,从南方地区小贵族手中,仅仅购买了三千人左右。李察麾下的商队活动了十几天,将南方地区都跑了一遍,算上杜兰公爵,中央军团,总共才购买了五万人左右。
购买农奴的数量远远不够,李察只好答应吉斯公爵的请求,一起南下打草谷。
这段时间之内,李察还抽空去了一趟前线,看望了自己的父亲威廉。也许因为形势紧张,前线压力大的缘故,李察总感觉威廉的状态有些不对,这让他的心里多少有些担忧。
三月十六,李察带着哈兰德领军队又一次踏入了德隆王国的土地。
长达几年的拉锯战,德隆王国边境地区已经变的荒无人烟,这个国家的人口流失了四百万左右。
两年多的战争中,多次损兵折将,德隆王国加强了军队的建设,战斗力比两年前稍有超出。
如今德隆王国与格兰特王国之间,形成了宽度很大的缓冲区,从吉斯公爵领向西南方向走,缓冲区的宽度达到了二百公里左右。
这片面积几万平方公里的缓冲区,已经成为了无人区,在这片区域内,双方谁都无法守住。
晨曦缓缓地从东方降临,撕开了大地的黑暗,朦胧的光线映照着地上的寒霜。
三月已经是初春,在北疆还有些寒冷,有些地区积雪还没有化开,大清早冻的人关节疼痛,起来活动也不怎么好受。
但是在德隆王国境内,气候无疑会好得多,万物已经复苏,大片的土地上长出了青草,清晨的空气也有些芳香。
清晨四五点钟,天还未亮,火头军已经开始生火做饭,李察等高级军官也早早地起来,开始了巡营。
作为一个军官不能懒散,勤快是最重要的素质。
哈兰德领军队之所以能令行禁止,李察身体力行、身先士卒,为官兵做出了表率,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二百公里的缓冲区,正常的步兵需要走十几天才能通过。
哈兰德领的士兵训练有素,一天能走六十里路程。野外行军,路上没有兵站补给,能走六十里已经是精兵强将了。
整个格兰特王国,在没有补给的敌占区行军,一天能走六十里的军队非常稀有。
就算是几个常年与兽人作战的北疆军团,一天也就走四五十里左右。
实际上哈兰德领军队,大半时间都用在安营扎寨上了。修筑营寨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需要寻找水源,砍木头,挖壕沟,搭帐篷。
一天走几十里路,还要修营寨,路上并不轻松。
修筑营寨往往需要六个钟头,还要用一个钟头吃饭,一个钟头收拾行李帐篷,两个钟头路上休息,七个钟头睡觉,时间安排的非常满,能够用来行军的时间也就六七个钟头。
若是沿途有营寨兵站补给,哈兰德正规军每天可
以行军一百二十里。但是在敌占区,行军距离只有一半左右。
随着领地经济的发展,哈兰德领军队建设越来越好。
现在一个中队有六到八人火头军,火头军小队携带了超过十匹战马,三辆马车,一般来说携带了半个月的口粮。
普通的小队中也有马车随军,用来驮载士兵的铠甲,武器,居住的帐篷等等,披着沉重的铁甲,士兵们根本没有足够的耐力长途行军。只有通过峡谷、树林等险要道路时,士兵们才会穿上铁甲,结成严密的队形。
通常的来说,一个中队的士兵想要在敌占区活动,最少也要携带五十匹驮马,十几辆马车,如果在道路不好的野外、山地活动,还要加强驮马的数量,有足够的后勤物资保障,士兵们才能在兵站、据点外面活动。
李察身上有星辉之瓶,温蒂妮有传奇空间袋,两人联手可以携带五百吨小麦。
五百吨小麦看上去不少,但是六千壮汉,两千匹战马,七百匹魔兽战马每日消耗的粮食超过三十吨,实际上也就能供应这支军队半个月左右。.
放大到整个哈兰德领十万大军,即使是星辉之瓶这种传奇四阶魔法道具,也是杯水车薪、远远不够。
李察带着大军进入德隆王国第三天,在缓冲区走了一半的路程,刚刚安营扎寨,德里芬骑着双足飞龙降落在营寨中。
这次南下,李察没有抽调狮骛骑兵,却将刚刚冬眠结束的双足飞龙骑兵调到了南方。
哈兰德领双足飞龙数量虽然少,在德隆王国却没有天敌,可以制霸空中,只要不遇到传奇骑士,基本上没有对手。
「有什么特殊情况没有?」
见德里芬侦查回来,李察立刻问道。
「确实有敌情,一支三千人的骑兵已经出现在我们附近。这支骑兵的直线距离我们大约四十公里路程,应该快与我们的侦察兵碰过面了。」
哈兰德领地的侦察兵共有天上、地下两种,地上的骑兵侦查大队,活动范围一般在主力部队三十公里之内,天上的魔法热气球要看风向,主要起观测作用。狮骛骑兵、双足飞龙骑兵侦查的范围非常大,通常会超过一百公里,有时候侦查距离非常遥远,甚至会在主力三百公里外活动。
听到德里芬汇报的敌情,李察立刻传令:「让我们的侦察兵都收回来,仅在营寨十公里内活动。」
「您想以这处营寨为陷阱,吸引这支骑兵来进攻?」
「你认为他们会不会上当?」
「如果敌军有一名聪明的指挥官,就不会用骑兵去进攻步兵营寨。他们只要出现在我们附近,想要切断我们的粮道,就让我们头疼了。」
李察指着地图,对德里芬说道:「这支骑兵既然出现在我们附近,我们就一定要吃掉他。如果敌人不上当,就出动魔兽骑兵,主动出击干掉敌人。」
魔兽骑兵的速度非常快,无论是耐力还是战斗力远超普通骑兵,被魔兽骑兵盯上,若是没有六七倍以上的数量优势,基本上不可能获胜。
敌人只有三千骑兵,还不是魔兽骑兵大队的对手。
发现了敌人踪迹后,李察示敌以弱,隐藏了魔兽骑兵大队,故意让侦察骑兵战败,果然成功的将敌军吸引到营寨附近。
德隆王国骑兵指挥官比较谨慎,并没有贸然攻击坚固的营寨。但是此时敌军已经靠近,省去了追击敌人的时间,此刻的局势,谨慎不谨慎都没有了用处。
李察带着三个大队步兵正面出击,魔兽骑兵大队攻击侧翼,轻易击溃了德隆王国三千骑兵。
这一战哈兰德领士兵阵亡士兵不到一百,伤亡不过三百就击败了敌人,杀死了超过七百名骑兵,俘虏了两千多匹战马,一
千四百士兵。溃散的敌军,大约在九百人左右。
德隆王国的这支骑兵已经训练了一年半时间,尽管战术技能还非常一般,也是一支正规军。这种有战斗力的正规军,李察当然不可能就地释放,释放后只能增强德隆王国战斗力。
但是送回哈兰德领,还要从主力部队抽兵押送。如今敌情不明,李察自然不愿意分兵。
当然还有一个简单粗暴的办法就是杀俘,但是一来杀俘很可惜,这批俘虏都是青壮,有一定的军事技能,放在奴隶市场是价值超过三万金币的财富,二来杀俘会增强敌人抵抗意志。不到万不得已,李察不会走这一步。